今年 9 月 1 日起股票配资公司,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正式生效。
为何说它最严?因为以往的相关规定,执行力度往往不足,尤其没从生产源头进行管控,使得 “有规难依”,乱象层出不穷。
而这次的新规,不仅会检查骑车人和经销商,还会对原材料、生产流程及工序等进行核查。
新规内容较长,我梳理了一下,主要有 5 大方面。
第一点,也是民众最关注的车速问题。
依据新标准,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得超过 25km/h,这一规定虽与 2018 版标准中关于最高设计车速的要求一致,但旧标准下的电瓶车,其电动机在动力性能上有较大余量,给非法篡改最高车速留下了可乘之机。
此次,为保障交通安全,新标准新增了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、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要求,如此一来,骑车人若车速超过每小时 25 公里,电机就会自动断电,无法再提速。
展开剩余76%第二是整车重量的调整。
新规要求:锂电车重量不得超过 55 公斤,这与原来相同;而铅酸电池车重量最高为 63 公斤,较原规定有所增加,这相当于提升了续航能力。
第三,降低整车塑料制品的占比。
新标准中添加了 “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 5.5%” 这一要求。
此举旨在增强车辆的防火阻燃性能,从源头降低车辆被火源引燃引发火灾事故的可能性,同时有效减缓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燃烧强度。
第四,不再强制要求电瓶车安装脚蹬。
第五,为保障行车安全,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,且后视镜不再计入整车的宽度和高度。
说实话,当我得知今后电瓶车要限速 25 公里时,确实十分生气,觉得制定新规的人完全是脱离实际,根本没考虑老百姓的真实需求。
比如我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,有时起床晚了,吃完饭一看,时间所剩无几,就会全速赶往单位,避免迟到,可今后再遇到这种情况,车子想快也快不起来,肯定会迟到啊。
我把自己的不满告诉老婆后,她想了想说,以前你上班总爱掐着点,快迟到了就慌慌张张骑得飞快,长此以往,要么迟早会迟到,要么迟早会出事,你把时间提前点,骑慢点不是更好吗?
老婆的话让我豁然开朗,原来我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,怎么方便就怎么做,从未考虑过人身安全问题。
速度快了确实更便捷、更自由,但代价是出事的概率也大幅上升。
就在前不久,广东发生了一起悲剧,两名高中生骑着非法改装、时速达 100 公里的电动自行车,刚骑了 40 秒就一头撞在墙上,其中一名高中生被弹飞几米远当场身亡,另一名被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。
两条年轻的生命,就因为骑了一次超速电瓶车而瞬间消逝,这样惨痛的教训再次凸显了限制电瓶车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。
当然,凡事都有两面性,限制速度后,确实不像以前那样方便自由了,但在生命安全和便捷之间,我们显然要优先考虑安全。
其实,人类文明的发展,就是通过适当限制个人自由,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。
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时,你走了很远的路,在车上脚又酸又胀还出汗,本能地想脱鞋放松一下,这是人之常情。
但车上不止你一个人,还有很多人,在那样的密闭空间里,你这样做确实舒服了、自由了,可别人呢?人家可不想看你的脚,闻你的脚味。
所以,我们只能忍着,回家再脱鞋,这就是牺牲 “小我”,成全 “大我”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。
再比如,你在街上突然有痰,本能地想立刻吐出来,但旁边没有垃圾桶,就只能忍着走到垃圾桶旁再吐,道理是一样的。
至于新规的另外四项规定,显然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安全、更便捷。
比如减少整车塑料制品能大幅降低火灾伤亡事故,这一点做得非常好,看看近几年的新闻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电瓶车爆燃引发的重大事故。
另外,评论区有些观点实在让人难以理解。
比如有人说,电瓶车限速 25 公里,万一遇到危险需要加速逃离,车却开不快怎么办?
我觉得这些人可能是美国警匪片看多了,总幻想有人追杀自己,可实际上,真到那种时候,骑摩托也跑不掉。
还有人说电瓶车超速自动断电会导致车突然停下,让人摔倒。
虽然觉得很可笑股票配资公司,但我还是耐心解释一下:电瓶车断电并非刹车,它还会因惯性继续快速前行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